從基甸300營會思考當今北美青年事工

范漢威(宣教動員部專員)

今年一月的長周末,在 Pine Crest 基督教營地舉辦的基甸300青年事工領袖營,圓滿落幕。經過將近一年的籌備時間,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,但感謝神,讓我們藉由營會,再一次經歷了神的復興。以下,我以籌備委員的角色,對當今北美青年事工提出幾個觀察重點,以及青年事工轉型的建議,提供大家參考。

這代學生青年的特質

  1. 世代差異

現今留學生多半是九五或零零後,他們所生活的世代,是一個高度網路匿名性的時代,他們所有的食衣住行,基本上透過網路消費和物流快遞,都能全面滿足。從 DoorDash、GruHub 的餐點外賣服務、Uber 的叫車服務、Weee 買菜服務,只要一個手機,都能快速解決。他們的網路社群生活,也不再受限於交通和所在位置,在網上可以輕鬆認識各地方的人。他們生活上真實的需求,早已不需要他人,就能自我滿足,獨立自主性極高。

  1. 國際局勢

疫情與封控、中美外交關係,紮紮實實地衝擊著這個世代的華人留學生。許多青年人離開家到美國留學,因為中國對疫情的管控,有家難回,甚至得隔海思念因疫情去世的親人。他們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比起我們這一代人來說,強烈太多了。內卷極其厲害的世代,不論多努力,都很難賺得較好的生活。他們在應付學業壓力的同時,極其徬徨,又無法可想。他們的思想是前進的,他們的感官是敏銳的,但他們必須在這樣充滿危機的時代裡活著。

教會的角色和任務

  1. 現實局勢

教會團契在面對這世代隱藏的留學生,一定是備感乏力。從前過往,總能在超市、連鎖店、購物廣場、學校校園見到幾個華語留學生,上前講兩句話不是難事。但是如今,留學生好像都憑空消失了一樣,四處尋找不著。許多學生團契因此關閉,許多教會撤出校園,或至少將事工重點轉移。這造成了福音更難進到這些人當中,更遑論基督所帶來生命的更新和轉化。

  1. 因應對策

• 一領一歸主

除非我們轉眼不顧這些數量不比往年少的青年學子,不然我們就必須從心態、眼光、作法上徹底被改變。從過去大型佈道的輝煌歷史中走出來,承認並從心裡接受時代的差異和改變。願意放下過去事工上的成功,捲起袖子從最基本的一領一做起。這些青年人不是不在,而是我們找不到他們,這不是他們的問題,是我們沒有跟上時代。如果神讓我們碰到一個那就是一個,一定要以開放、接納、坦誠、絕不掩飾和虛假的方式,與他們相處。不避諱、不批判、不強加意識形態,願意傾聽性行為、同居、同性戀等敏感話題,並願意在神面前反省自己年輕時所犯的錯,向他們敞開自己的軟弱。如此的以誠相對,才有機會成為福音的見證,把好消息帶給他們。

• 面對世代差異

許多人說,年紀不是服事青年的問題,只要有心。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,年紀可以不是關鍵,但年紀永遠是距離。每個世代對於世代的定義不同,五零後的可能覺得30 年是一代,零零後的真心覺得5 年是一代。以我七零後的來說,年輕人看我著實是一位比他們大好幾代的老長輩,稱我一聲叔,是極為常見的。我那時候的學生輔導經驗,面對他們還真是用不上,幾乎沒甚麼共同語言。我發現我們能做的,是期待比我們年輕至少15-20 歲的青年傳道,來組織運作。這不是我們怯懦,或是推託,而是我們真的願意承認我們自己不合適。

• 整合不同背景

我發現另一個現象,這世代的年輕人可以同時做很多事。他們從小讀書就聽著音樂,邊做作業邊打遊戲,邊追劇邊做網絡搜尋,手機群聊一開就好幾群,造就了他們的反應極快,思路清晰。同時,也讓他們對於緩慢、冗長、失焦、客套產生厭煩。他們已經無法滿足於單一的資料來源,他們需要多方位同時的補給和餵養。他們喜歡同時跟好幾位青年牧者談話,他們喜歡同時從不同角度理解問題,立場不同和衝突不會是他們的困擾,因為他們有能力接受和整合。所以,基甸300 的核心同工,才會全是來自不同宗派背景的傳道人,各有各的立場和堅持,各有各的態度和風格。這種不同背景的整合,是牧養現代青年的有效方式。

從中心向外擴張

我們發現南加州的處境相當特別,留學生最多,但事工也衰退的最快。在資源相對不那麼豐富的外州,學生群體的向心力和互動性,反而更加活潑健康。我看見神的工作,從傳統的地理中心,向外圍分散擴張,在不同州中興起動力十足的中小型學生團契。期待這些新興的團契,不因規模小而自卑,不因資訊少而自憐,反倒能彼此連結,相互扶持,成就神國度擴展的榮景。

願神在這世代的青年中間,得著祂當得的榮耀。

聆聽上面來的呼召

以賽亞在國家動盪,四面敵人入侵的不安定局面,常在聖殿去聆聽祈求神的啟示,就在那裡他聽見神的呼召,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:「我可以差遣誰呢?誰肯為我們去呢?」我說:「我在這裡,請差遣我!」(以賽亞書6:8)今天我相信神繼續藉著不同的方法,向我們呼召,祂等著使用我們。

繼續閱讀 »

與不尋常的神相遇

我叫尤金,今年36歲,已婚並有兩個孩子。我出生在俄羅斯的瑞日小鎮,離葉卡捷琳堡不遠。在我十幾歲的時候,我的兄弟阿列克謝開始吸毒。父母想方設法幫助他,但都沒有成功。 一天,當地一家基督教會的牧師建議我弟弟去戒毒所。阿列克謝同意了這一點,以躲避當時正在尋找他的警察和幫派。

繼續閱讀 »

從「不甘不願」,到「心甘情願」

感謝主的憐憫,揀選我,成為祂手中的器皿,鍛煉我的信心,為要使我更專心倚靠祂,在禱告中等候神,親身經歷神雲柱火柱的引領;七年之後,我們真實經歷神的信實與安慰,神使我們聚會人數增長了四倍,從原來只剩下三十多人,增長到一百四十多人(成人),兒童主日學有四十人。

繼續閱讀 »

歐洲宣教三部曲

我是從小在台灣長大的孩子,生長在非常平凡的軍人家庭。不愛讀書,在校成績也從沒有得過第一名,渾渾噩噩地長大。直到大學一年級,才在一次夏令會中遇見主成為祂的兒女。畢業後,竟然奇蹟似地加入天韻詩班音樂的服事。四年以後,上帝再次地向我發出邀請,要我從恩賜的服事轉為生命的服事。

繼續閱讀 »

喜樂回應呼召

一般美國華人教會採用相對容易的宣教方法,就是用華語在不同國家先向當地中國人宣教,從而再應用當地華人基督徒/ 土生土長雙語華裔基督徒向當地不同族群的人做宣教。這方法是容易入手,但並不容易得到當地人的信任。最好還是用當地語言與當地人直接交談。所以我們在抵達後第一個月就開始上課學俄文。

繼續閱讀 »

真實、真誠、不稀釋的真理

當代青年渴望真實,遠遠比你我想像的還要追求。在長時間牧養青年時,我發現,牧者及教會輔導常常有個迷思:「聖經真理太難懂了,所以我們要將真理簡化,這樣青少年才不會離開教會。」但往往就是這樣「放水及稀釋真理」而使得在教會長大的青少年離開教會。

繼續閱讀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