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ECenter.org

曾衍彰 長老
一、蒙主揀選,初識信仰
我從小就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孩子,常常闖禍,需要大人在後面收拾善後。四五歲時,就把祖母的一窩小雞一隻隻捏死,假扮雞販要賣雞;稻子成熟收割時,弟弟去忙前幫後,我卻扛著鋤頭去挖一窩泥鰍給祖母加菜;祖父過世出殯那天,我趁著大人忙碌的時候,把三叔由學校開回來打算幫忙的吉普車,偷開出去溜達,結果因技術不佳,翻到田溝裡去,這樣的事不勝枚舉。但因我反應快、記性好,在課業學習上表現突出,所以是一個讓長輩既愛又恨的問題少年。
很多長輩對我的評價是:「這孩子將來不是大好就是大壞」。年輕時的我,能知不能行,直到高中畢業前,一位姓楊的同學邀我去他的教會過聖誕節,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耶穌基督的福音與愛,人生才開始有學習順服的轉變。
高中畢業那年,適逢父親經商失敗,家庭經濟面臨困難。雖然我同時考上國立中央大學及軍校中正理工學院,但為了減輕家中供我讀大學的負擔,又因嚮往軍旅生涯,所以在父親的允許下,打破台灣家族子弟的傳統,去唸了軍校,成為中正理工學院63 年班的特殊學生,並且被青年日報專訪。
正是在這段時間,神大能的手開始默默在我身上做引導的工作。四年時間我進出中正的風嶺團契,與許多基督徒學長學弟往來。但家庭傳統信仰的束縛,使我難以全然順服,僅僅是對神的永能與神性有了模糊的認識。
我的畢業成績並不差,但神卻沒有安排我留在學校擔任助教,反而是下到部隊且抽到金馬獎,去了馬祖南竿當兵工連的排長。這一職務分派上的挫折,反倒使我在那「單打雙不打」的前線炮聲氛圍中,有更多沉潛的時間,對信仰有更進一步的思考和認識。先總統蔣介石逝世後,在其遺囑中見證他是主耶穌的信徒,這給我更多啟發,願意對基督信仰作更深的認識與追求。
立志進入基督信仰的追求之後,我發現聖經中的神,是一個守約施慈愛的神,且祂有高度的幽默感。當我對祂的話語認真的時候,神就比我更認真。雖然父母反對,我還是在台中北屯信義會真道堂,也就是我第一次接觸信仰的教會接受了洗禮。同時神為我開路,使我被選拔考入中山科學院。
二、婚姻家庭,蒙神祝福
神也在婚姻家庭上賜福與我,祂透過同學聚會將未來的配偶,也就是後來成為我愛妻的女子帶到我的面前。那時她還沒有信主,經上說:「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」,這話不時出現在我的腦海中,揮之不去,使我很難做出決定,究竟要不要和她戀愛成家呢?
雖然女友對我非常順從,一看就是標準的賢妻良母型,但信仰始終是我們的關卡,於是在禱告中我開始認真對她傳福音,每次約會我們都會查考四福音書,訂下進度一定要唸完。以這樣的方式談情說愛,顯然沒有取得好的結果。眼看就要告吹的時候,神的手開始做工。
一個偶然的機會,一位同事介紹我去頌恩堂青年團契,在那裏遇見他的未婚妻,倆人一起在教會青年團契服事。就這樣因著熟人的陪伴,我的女友也自然地走進了教會。
神隨後興起環境,讓我奉派在民國67年9月赴美國德州達拉斯南美以美大學實習一年,正是在我與愛妻確定感情一個月之後。在兩地相隔的思念和牽掛中,她在當年的一場聖誕節佈道會中就決志信主並很快受洗。
當我在美國接到她決志受洗歸主的航空郵件時,忍不住跪在床前,為主奇妙的帶領獻上感恩。今天大家所看到的「至於我和我家,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」的曾家,就是因著這樣的恩典而被建立起來的。
三、軍旅生涯,見證福音
在我的軍旅生涯中,曾發生過一件事。民國71年,我們中正理工學院的基督徒畢業生,要在北投道生神學院舉辦退修會,我被指定為聯絡人。在寄到各部隊的赴會通知中,我的姓名和連絡電話(軍方的電話)都被列了出來。這一文件由金門層層轉報到介壽館保防指導組,列為專案調查。於是當年官拜少校的我被中科院的政戰部門約去喝咖啡,威脅我坦白從寬,否則就要嚴辦。我被責令隔天交一份自白與悔過書,詳細交代究竟要辦什麼地下活動。
這件事如同晴天霹靂,帶來很大震撼。石門查經班及我們許多前後期的基督徒同學都為此迫切禱告,在軍旅生涯可能因此告終的威脅壓力下,我與姊妹只有用禁食和徹夜不眠的禱告來尋求神的幫助。
天將亮時,聖靈啟示我:處理這件事的軍官很多人沒有聽過福音,你何不寫一份「信仰的告白」,將你的基督信仰作一個詳細說明,焉知這不是一個向他們傳福音的機會?於是我寫了一份五千字的信仰告白作為呈堂證供。之後我雖被約談兩三次,但都沒有受到任何處罰,反而在73 年被選拔派赴美國弗羅里達大學電機系修讀碩士。75 年學成回國後,參與重要研發計畫,兩年後又再被拔擢赴原校進修,民國81 年再次返國服務,任職於核研所。當我們願意在眾人的面前認祂,祂也必認我們,並且把那更重要的事情託付給我們。
四、留學美國,建造教會
第二次返回弗羅里達大學進修時,神引導我參與了將華人校園查經班轉型為甘城華人教會的建造工作。從1988 年10 月第一個主日聚會開始,迄今已經發展成為兩三百人聚會的堂會,使許多到UF讀書的華人留學生,得以聽信福音。
猶記得起初那些年,我們一家四口在參與教會的建造與成長時是何等蒙福。雖然每個主日都要絞盡腦汁編排週報內容,費盡心力安排講員,幾位主要核心同工常要輪流墊檔,但為神做工,越服事越喜樂。主也把得救的人數不斷加給我們。
在教牧關顧上,我們把研究生眷舍的家變成教會的安親班,默默照顧許多大陸留學生的小孩。聽說有人流產,姊妹燉了一鍋雞湯去探訪,由此帶了十幾個大陸留學生來教會聚會。雖然辛苦勞累,但靈裡的生活卻是豐富的。
當我學成舉家返台前,教會的弟兄姐妹熱情地歡送我們。回顧四年所走過的路,不由得感嘆:「神真是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,在我們所走過的路徑都滴下脂油」。我本以為是奉派回母校完成博士訓練,誰知神有更重要的「教會建造」的事託付我。當我盡心盡力完成教會建造的託付時,神說「你這忠心又良善的小子,我再賞你一頂博士的方帽子,以作鼓勵」。
五、返回台灣,回報主恩
隨著對神旨意的更深認識,與參與教會建造的經歷與心得,我回應主所賜予的奇異恩典,經過慎重禱告後,決定於民國81 年起,投入在臺北景美萬隆一個三十人上下的小教會事奉。
三十多年來,教會成長到主日有一百餘人聚會,並且訓練出超過15 位傳道人。1995 年被教會按立為長老時,我深深體會到神國度的使命與呼召,因此向會眾及神宣告:願神帶領我們成為一個「濟弱扶貧、栽培工人、廣傳福音」的宣教教會。
從那時候起直到疫情之前,我們做了二十餘年的內蒙河套宣教事工,支援鄉下的一個教會。神也引導我打開眼界,開始認真考慮跨文化宣教事工,最近兩年三次去到中亞吉爾吉斯訪宣,考察楊嘉善長老在穆斯林國家所開創的教育兼傳福音的跨宣聖工,開始參與中亞的事奉團隊,並以自己目前所從事的太陽能板業務,資助中亞大學生教育事工,以此作為對主大恩的回報。
編者註:筆者今年購贈六部多功能電腦教學大螢幕,由臺北運送到吉爾吉斯六個基督教學校,並自付一切海陸運輸及安裝費用。
今年九月,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的師生們在院長劉孝勇牧師的帶領下,進行了為期十天的中亞短宣之旅。此次行程的主要目的是服侍當地兒童、青少年、大專生和大學生。這支由教牧同工、神學生組成的九人短宣隊,滿懷使命與熱情,在吉爾吉斯各類校園及青年中心與當地學生展開深度互動 …